“年轻人在外打工,家里的地没人种,怎么办?”“老人上了年纪,地种不动了,怎么办?”“每年都要买种子、肥料、雇农机,投资大,质量还没保证,怎么办?”“天气异常,遇上旱涝灾害,影响了收成,怎么办?”……
如今,在长治,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长治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主线,以培育农业服务业战略性大产业为目标,全平台支撑,全过程覆盖,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提升,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引领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破解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把地种好”等问题,做活了农机、新型经营主体、绿色农业、特色产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增收等“大文章”。
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工作以来,长治市试点从2017年的1个,扩展到2019年的6个,到现在全市12个县区全面推开;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由4.2万亩,增加至280万亩;服务小农户由2.7万户增至38万户以上……通过政策扶持、典型示范、项目推动,逐步探索形成了屯留“六核心服务、三环节套餐”、黎城“432点餐式”、壶关“1234”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受到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充分肯定。
“四个”到位抓部署——组织领导到位、机制创新到位、资金保障到位、风险兜底到位,探索完善农业社会化
服务支持的政策措施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行走在屯留区的乡间道路上,只见两旁农田已不见地垄,连成一大片,沉甸甸的玉米穗泛着金黄。“以前下地播种、除草累得直不起腰,现在把地里的农活儿托管给‘田保姆’,省心、省钱、省力。你掂掂这玉米穗,今年指定是个丰收年。”屯留区南浒庄村张腊文老汉看着长得郁郁葱葱的庄稼,一脸笑容。
田不见垄、地不见界,“田保姆”上岗、大农机下地、种出高产田,这是我市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的一个缩影。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被农户们称为“田保姆”,提供旋地、机播、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深耕、烘干等服务,帮助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着眼于将农业生产托管工作作为引领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棋局”,长治如何布局“落子”?
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到位。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农业生产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长治市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也先后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由县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保证了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有人干事、有人管事。市县两级农业、发改、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搭建了长治市农业生产托管、“太行农服”等大数据平台,建立了长治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名录库,积极探索盘活存量设施、装备、技术、人才及各类主体的方法路径。
高标推进,机制创新到位。探索建立农业生产托管关键领域相关标准,针对农资供应服务、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深耕深松整地等问题,逐项明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并通过简明挂图、服务卡片方式,让广大农户放心托管。加强对服务价格的监督指导,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合同,建立服务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市农业农村局组织42家专业化病虫害防治主体,成立了全市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联盟,为广大托管农户提供“一站式”诊治服务。
高效落实,资金保障到位。强化政策引导,市级财政先后拿出5000万元,重点支持服务主体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县区财政分别对部分托管作业环节进行补贴,财政补一点、农民拿一点,提升了服务主体和农户的积极性。引导金融机构解决服务主体融资需求,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3.4亿元。
高质护航,风险兜底到位。探索推出了“成本商业保险”“完全成本保险”2个险种,玉米高产示范田“成本商业保险”,每亩保费由地方财政承担19元、服务主体承担23.5元,享受每亩650千克的收获保险;高粱种植“完全成本保险”,服务主体每亩承担30.5元保费,享受每亩800元的保额,实现服务主体托管“零风险”。
各级有机构、服务有标准、机制有创新、推进有保障,全市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开局良好、稳步推进。
“三个”聚焦抓实干——聚焦产前、聚焦产中、聚焦产后,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引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多种形式。
这些天雨水充沛,黎城县晋福村村民、已过古稀之年的郭虎辰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转转看看,望着自家地里的庄稼比附近没有托管的高出好大一截,他心里美滋滋的。
“咱老了,种不动了,孩子们又在钢铁公司上班,没工夫种。把地里的农活全部托管给村集体,咱不用操心耕种收,玉米长得也好。按眼下的长势估算,肯定是个丰收年!”
结合村民大多在黎城太行钢铁有限公司打工实际,晋福村探索出“1+6+N”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由村集体组织实施,根据农户需求,制定了六种托管服务套餐,供农户自愿选择,采用部分环节或全环节托管方式,引导村民将耕地、播种、管护、秋收等环节作业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再组织服务队伍统一耕种,实现了农民、农机户、村集体互利共赢。
晋福村的实践,是我市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引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形式之一。
“你外出挣钱,我代你种田”。
针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问题,聚焦产前、产中、产后,围绕普通农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生产难题,长治市因地制宜,探索创新面向小农户的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不断完善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优化提升“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服务组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引领带动更多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产前“五统一”。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专业化经营的优势,推行统一农事安排、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种子种苗、统一科学施肥、统一技术管理“五统一”模式,将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物化成本。
产中“四套餐”。依托农业机械装备作业,紧扣耕、种、防、收四个环节,探索开展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服务套餐,把广大农民从繁重复杂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决部分农户缺乏科学种田、绿色防控等方面技术的难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产后“三负责”。延伸拓展产后服务,农业生产托管主体负责农产品烘干储藏、产销衔接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切实解决服务主体托管费用“回笼难”问题,实现粮食不落地收购,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田保姆”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等现代要素集成导入农业生产过程,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以服务过程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
“田保姆”上岗,让农民朋友当起了“甩手掌柜”。为了提高这部分农民务工、就业、经商的各项技能,长治市积极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探索“农民点单、专家配菜”培训形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乡土人才支撑。仅今年1-6月份,已培训生产技能和专业服务型人才3643人,颁证2960人。
农业生产托管,不仅服务了小农户,还将农业生产与龙头企业对接起来,加速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促进了乡村振兴。
“四个”提升抓成效——耕地地力提升、产出水平提升、托管效益提升、农民收入提升,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农民腰包鼓了!
“我原来把土地流转给别人时,一亩地流转费只有100-200元。托管后,一亩地亩均产量1000斤左右,毛收入1000多元。还能腾出手来,出去打工挣钱。”平顺县北耽车村村民刘金旗的话,说出了托管农户的共同心声。
服务主体笑了!
“托管前,农户土地分散,农忙时,农机手开着农机到处跑,作业效率低、利润低;托管后,土地变零为整,实现了农机集中连片作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屯留区双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双虎的话,代表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的心声。
立足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能力,长治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培育了一批创新组织,形成了一批创新模式,打造了一批创新基地,实现了四个提升。
——耕地地力明显提升。通过机械化深耕深松、秸秆粉碎还田,培肥了地力,增强了土壤抗旱抗涝能力,化肥、农药实现了减量增效。据统计,农药用量每亩减少10%,化肥施用量减少17%,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产出水平明显提升。进行农业生产托管,开展集中连片作业后,通过消除田埂和小路小沟等,种植面积增加5%,粮食增产效果明显。据统计,托管区域玉米亩产由500-600公斤提升至800-900公斤,部分高产示范田达到900-1000公斤,平均每亩至少实现节本增收500元。
——托管效益明显提升。农户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亩均投资由托管前的535元减少到390元,每亩降低145元。服务主体收入明显增加,以1台1804马力拖拉机为例,托管前,年服务3000亩,服务费9万元;托管后,年服务8000亩,服务费16万元,增加7万元。
——农民收入明显提升。进行农业生产托管后,农户托管比自种增收20%以上,比流转增收40%以上,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真正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青壮年劳动力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一技在手、就业不愁、安心务工,年增加工资性收入2-5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一个个“田保姆”服务田间,成为农民朋友种地的好帮手,不仅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粗放经营等问题,而且提升了农业经营效率,对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治路径”愈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