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ta@nercita.org.cn 010-81128480

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者: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    浏览次数:618    日期:2024-08-08

2023年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依托党建工作小组开展学习、活动20次;组织科学家精神宣教活动6场、人才培育激励活动4次、大型学术交流研讨3次、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和科普服务,参加2023年全国科普日“院士专家讲科学”和中关村论坛等专业科技展览活动14次。推荐第十批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7人,获批1人;推荐第二十六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1人;推荐第十七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16篇;推荐北京市科协人才评审专家12人;推荐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候选人2人;推荐国际科技组织后备人才4人;推荐市科协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1人;推荐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1人。推荐金桥工程种子资金项目1项。推荐的科普作品《农业元宇宙之作物表型工厂畅游记(一)》和《无人农场VR互动体验系统》分别获得第五届北京科学传播大赛科普短视频赛道三等奖和展览展品赛道三等奖。

一、组织建设情况

2023年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依托党建工作小组开展学习、活动20次。2023年完成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被评为4A级学会。按要求完成市科协组织的评估管理工作。通过数字平台通知材料版块反馈资料24项,上传学会制度26项,上传业务活动50余条。

二、科学家精神宣教活动

2023年1月至今,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共组织开展科学名家讲座5场,线上线下受益210余人次。其中,参加北京科学中心主办的《院士专家讲科学》活动2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理事长赵春江为中小学生分享《农业人工智能》、《数字时代的现代农业》。组织北京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学生于线上线下聆听科普讲座,拓展科技前沿、领悟科学家精神,衔接高校与中学人才培养需求。讲座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段海滨的《从鸟群智能到无人机编队》,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特级教师周又红的《让创意飞、让科学在、让发明生》,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熊亚的《浅谈农业机器人的现状与趋势》,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淮贺举的《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智慧农业”》。

三、人才培育激励活动

赵春江院士做客《院士专家讲科学》春节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座,畅谈农业人工智能发展。赵院士描绘的农业与人工智能的神奇碰撞不断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第七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学会邀请赵春江院士与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互动。赵春江院士鼓励青年人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怕艰苦、不懈努力、勇攀高峰,把自己的学识和才华融入到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贡献。邀请赵春江院士为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青年人录制了寄语视频,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利用学会公众号播放,传播科学家精神,鼓励和号召青年人积极投身到农业科技创新事业中。

3月5日上午,赵春江院士应中国农业大学邀请参加“院士回母校”暨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首场名家论坛活动。以“为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为题做了一场精彩报告,分享治学做人、干事创业经历,勉励青年学子心怀强农梦,笃行报国志。赵春江院士表示,大学是每个年轻人人生的关键节点,要牢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要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的重要战略需要中,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拼搏、踏实肯干,为国家农业科技事业做出青春贡献。来自河北、内蒙、辽宁、吉林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负责同志以及40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活动。

赵春江院士参加2023年全国科普日“院士专家讲科学”活动,以《数字时代的现代农业》为题,进行农业信息化主题讲座,为青少年科普数字经济如何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线上线下受益5000余人次。讲座结束后,听众就“张家口这种传统农业城市,要想向智慧农业转型,应该怎么做?”“智慧农业发展中,张家口要如何保持自身优势?”等问题与赵院士沟通交流,现场气氛活跃。

四、学术交流研讨

2023年5月18-20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学会参与承办的2023年智能农业国际学术会议在天津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希腊、挪威、西班牙、德国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及400余位代表现场参会,论坛围绕农业人工智能、农业传感器、农业机器人、农业遥感与精准农业等智能农业主题,邀请国内外院士、领域专家与学者、企业精英、行业大咖,深入交流智慧农业与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经验,促进智慧农业的创新发展。论坛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举办“会、展”活动,线上规模约8万人次。开幕式结束后,赵春江院士、康绍忠院士、青海大学校长史元春分别做大会主旨演讲,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教授汪宁主持大会报告,共安排20位国外专家做大会报告。

2023年5月30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应邀参加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关村发展集团主办,学会参与承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智慧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专场活动。在2023中关村论坛期间,北京的科学家、企业家将“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放在协作打造“农业科技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加以思考,从而赋予了“智慧农业”更为广阔的视野和颇具使命感的实践与成就。会上,赵春江院士做了题为“场景驱动下的智慧农业”的报告,指出智慧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着重介绍了在种业、大田、设施、养殖等应用场景驱动下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同时,赵春江院士与参会的国内外顶级专家共同探讨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经济”翅膀,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搭建国际智慧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平台。

2023年8月15日-17日,学会主办2023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农业技术培训,邀请台湾专家15人组成农业专业团参加论坛活动。面向京津冀、台湾地区农业品牌发展现状及需求,邀请6位大陆及台湾专家针对家庭农场经营与打造、农产品创意品牌等主题开展培训,线上线下参会 2000 余人次。台湾农业专业团到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访,与李奇峰研究员等相关人员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做深入交流。李奇峰研究员表示,希望今后能与台湾嘉宾共同探索合作机制,促进成果对接。

2023年8月19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农业机器人专题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共同主办,200余位代表现场参会,市科协郭鲁钢副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论坛邀请中国农科院孙坦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刘成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李伟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朱立成研究员、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魏洪兴董事长等人做11场专题报告,分享我国农业机器人最新研究进展和示范应用。

五、开展科普服务和青少年科技教育

2023年学会除了开展5场针对青少年的科学家精神宣教活动、1场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外,承接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与科普活动工作稳步推进。组织智慧农业主题科学实践活动1场,4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组织2023级北京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第23期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学生招生选拔活动,共招收59名科学潜质突出的拔尖英才和181名科技后备人才进入实验室,开展为期1年的科研学习。

北京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招生工作于2023年2月启动。全市共有687名学生申报。2023年3月18日举办选拔活动,共有529名学生参加,分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共5个基础学科开展。邀请实验室导师出具笔试和面试试题。经过英语、科学素养、专业知识3轮笔试,共选拔202名学生参加导师团队面试。经过笔试和面试的两轮遴选,共59名尖端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入选2023级北京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将开展为期1年的科研实践活动,为国家储备优秀科技创新后备力量。

第23期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招生工作于2023年5月启动,面向北京市基地中学招生。经过基地中学人才推荐、学生与实验室导师双选等环节,共有181名具有科研兴趣、品学兼优的高中生入选第23期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后备人才计划的开展,有效促进了青少年创新思维、实验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科学传播活动

  • 组织开展科学传播活动
  1. 组织昌平草莓体验活动

组织昌平草莓体验活动,共组织曙光街道多个社区居民100余人参与。市民们通过专家讲座、草莓科普视频、草莓食品制作、草莓互动游戏系统、草莓小知识答题、采摘体验等活动对北京市的草莓品种和种植技巧等有了深刻了解。

  1. “智慧农业服务美好生活”主题科学实践活动

2023年5月7日,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和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数字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科学中心和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联合承办的“智慧农业服务美好生活”主题科学实践活动在京举办。活动分为科普讲座、科技成果参观和智慧设施园艺实践三个环节。面向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组织,尤其是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北京)、北京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学员,旨在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智慧农业技术水平,充分感受农事活动中科技带来的便利,深刻体会智慧农业在保障物美价廉菜篮子上的价值,培养其知农爱农、立志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情怀,使其自觉肩负起兴农报国的使命,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力量。

  1. 数字科技服务美好生活-数字农业与特色作物专场

2023年5月30日,学会参与承办了“北京市创新团队农业科技成果路演活动—数字农业与特色作物专场暨2023年(第29届)北京科技周活动”。此次路演活动以“数字科技服务美好生活”为主题,邀请专家围绕“数字技术如何助力西瓜产业发展”“吃瓜自由背后的科技支撑”等内容为市民授课,通过展示数字技术发展创造的产业价值,分享科学家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中如何与时俱进、突破创新的故事,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邀请到北京市数字农业创新团队的郭建鑫研究员、徐德敏博士、崔运鹏研究员、北京市特色作物创新团队攸学松农艺师、李凯高级工程师分享了《数字技术如何种好西瓜》《漫谈西瓜一起聊聊大家所关心的西瓜那些事》《数字技术助力温室果蔬智能化生产》《京郊瓜农的农机帮手》《基于ChatGPT的西瓜知识智能问答构建》等科学成果。此次活动很好地展示了数字设施技术的转化成果,彰显了科技力量,在市民中营造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获得了市民们的一致好评。

  1. 开展2023年京台农业技术培训

围绕农业技术人员开展2023年京台农业技术培训。培训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北京农科孵化星创天地联合主办,获得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台湾智慧农业推广协会、台湾金汉妮文旅集团、京台农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支持,邀请大陆及台湾专家围绕家庭农场经营与打造、农产品创意品牌、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电商新模式与品牌推广等主题进行培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新方向,搭建合作和融合发展平台。来自京津冀地区的农庄负责人、农业企业代表等72人线下参会,线上直播平台浏览量达到2000余人次。

  1. 开展“佛见喜梨”科普培训活动

“佛见喜梨”科普培训活动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北京农科天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平谷区金海湖镇茅山后村经济合作社联合举办。活动有近50名企业代表、市民代表和行业专家参加,走进茅山后村感受百年历史文化内涵,了解茅山后佛见喜梨的种植技术、文化历史以及产业休闲农业发展等科普知识。通过科普培训与互动活动,公众充分了解“佛见喜梨”的故事,享受秋日果梨丰收的喜悦,感受佛见喜梨独特的文化韵味。活动同时也推动了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科技成果助力特色科普活动

参加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全国主场活动、北京主场活动和北京怀柔区活动,参加2023年全国科普日“院士专家讲科学”活动和各类品牌科技展览展示活动共计14次。

其中,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主场活动现场展示的交互体验产品“甜蜜的分享--蜂产业科普互动软硬件”得到了市科协的大力支持。该产品介绍北京养蜂的生态环境和产业环境、蜂蜜生产的工艺流程、品牌建设与推广,用科普的手段体现蜂产业的价值,带动引领消费。

七、开展科普创作

1.科普书籍编写

应《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邀请,出版科普书籍《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丛书-智慧农业》。内容围绕智慧农业的国际背景、国家政策、应用范围、典型案例及发展前景展开,展现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澎湃活力。同时深挖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历程,为读者讲述科技创新背后鲜为人知的科学故事,弘扬自立自强、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承胸怀祖国、集智攻关、争创一流的责任担当。

2.科普产品研发

基于VR/AR/MR等视觉识别与体验技术,研发智慧农业科普资源《甜蜜的分享--蜂产业科普互动软硬件交互产品》。产品围绕北京市蜜蜂产业发展,让受众看到蜜蜂的养殖基地、蜂蜜的生产过程等,利用二维、三维、影视结合的手段,深入浅出的讲解采蜜、酿蜜的知识,给受众传播蜜蜂勤劳、团结的精神,用科普的手段体现蜂产业的价值。

《植物表型工厂数字孪生互动体验展教平台》成功获批“科技馆之城”公共服务展教示范项目支持,已启动制作。

3.科普视频创作

创作《太空农业》科普系列动画片。该动画片涵盖三集内容,分别为《太空行走》《太空育种》《太空种植》,在科技感十足的科普动画演绎中,带给广大受众普及太空农业的相关技术、思维、知识,见识科学家们利用空间资源解决地球上的吃饭问题的大胆尝试,见证科技进步下,科学家们的“脑洞”大开带给农业的无限可能。

八、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学会对接房山区北京柿都乡农研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延庆区旧县镇、顺义区北京绿奥蔬菜合作社和兴农天力农机服务合作社,怀柔区庙城镇桃山村北京桃山月亮湖种养殖合作社和平谷区公爷坟村共5个区,6家单位,邀请专家开展调研,试验,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技术指导以及培训等工作。

九、2024年工作计划

  • 科技服务
  1. 学会拟继续开展京台农业技术培训,以智慧农业融合发展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分组讨论、专业参访等方式探索合作机制,促进成果对接。
  2. 继续开展科创服务工作,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
  3. 继续聚焦京郊,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助力北京市乡村振兴发展。
  • 学术交流研讨

学会拟围绕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应用场景等研讨和技术展示举办智慧农业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 科普服务和青少年科技教育
  1. 学会拟继续开展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活动。
  2. 学会拟组织征集优秀科普展品参加科普日、科技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品牌科普活动。
  • 青年人才培养
  1. 关注学会青年人才发现与培养。
  2. 为青年人才提供推荐评优的平台,做好“桥梁、纽带”工作。